中国农业大学:2026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
作者:本站来源:中国农业大学上传时间:2025-10-13 17:34:56
一、学校简介
中国农业大学承载着我国现代农业教育的百年使命,其前身可追溯至1905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。作为“211工程”“985工程”重点建设高校及一流大学建设高校(A类),学校始终以服务国家农业发展战略为己任,凭借深厚的学术底蕴与鲜明的学科特色,成为培养农业领域高层次人才的核心阵地。2026年,学校延续对在职人员的培养支持,计划招收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约500人,覆盖管理、法律、农科等多个热门领域,旨在为社会输送既懂理论又善实践的复合型专业人才。
二、考研专业
2026年非全日制硕士招生专业设置紧密对接社会发展需求,形成了三大特色专业集群,满足不同行业在职人员的深造需求:
管理类核心专业
作为招生规模最大的类别,管理类专业涵盖公共管理硕士(MPA,代码125200)与工商管理硕士(MBA,代码125100)两大方向。其中,MPA专业由人文与发展学院承办,该学院不仅拥有公共管理学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,累计培养毕业生已超2300人,还下设公共政策与政府管理、乡村建设与社会保障等五大细分方向,2026年拟招生203人;MBA专业则主要面向企业管理、农业经济领域的在职人员,计划招生120人,助力从业者提升管理能力与行业视野。
法律专业
法律(法学)硕士(代码035102)是学校非全日制招生中的特色专业,不区分具体研究方向,报考门槛相对灵活,既接受法学专业背景的考生,也允许符合条件的同等学力考生报考,为法律行业在职人员提供学历提升与专业深耕的通道。
农科特色交叉领域
依托学校在农业领域的学科优势,2026年继续开设智慧农业、食品工程、乡村振兴发展等交叉专业方向,紧密衔接国家乡村振兴、食品安全等重大战略需求,突出农业学科的应用属性,让考生在学习中既能掌握前沿技术,又能贴合行业实际需求。
三、报考条件与流程
(一)报考条件明确划定
基础资格要求
所有报考者需满足基本条件: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,品德良好,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学校规定的体检标准,且必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。
学历与工作经验要求
不同专业对学历和工作经验的要求存在差异。其中,管理类专业(MPA、MBA)报考门槛相对较高:本科毕业生需具备3年以上工作经验(需在2023年9月前毕业);高职高专或本科结业生需满足5年以上工作经验,同时提供同等学力证明,包括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补修相关课程的证明材料;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考生,需拥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(需在2024年9月前毕业)。
而法律等非管理类专业的报考条件更为宽松,本科毕业生无工作经验要求,应届生也可报考;高职高专或本科结业生需毕业满2年,并提供同等学力证明;硕博毕业生则无需工作经验即可报考。
(二)报名流程分阶段推进
网上报名环节
报名分为预报名与正式报名两个阶段,且两阶段报名信息均有效。预报名时间为2025年10月10日至13日,正式报名时间为2025年10月16日至27日,每日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9:00至22:00。考生需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填写报名信息,报考单位代码为10019,学习方式需选择“非全日制”(代码2),报考类别统一为“定向就业”(代码12),务必仔细核对信息,避免填写错误。
网上确认环节
网上确认时间由各省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自行确定,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指定平台,完成报名信息核对、本人图像采集等操作,未按时完成网上确认的考生,其报名资格将视为无效。需要注意的是,非京籍考生若选择在工作所在地的报考点参加考试,需提前准备好6个月以上的社保证明,作为报名确认的重要材料。
四、培养保障
灵活的学习安排
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年,采用线下面授模式,具体分为周末班与集中班两种形式,授课地点以中国农业大学校内为主,充分兼顾在职人员“工作+学习”的双重需求,让考生无需暂停工作即可完成学业。
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,不同类别(领域)学费标准不同,详见下表:
严格的质量保障
学校对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统一的招生政策与培养标准,两者在课程设置、师资配备、考核要求等方面保持一致,毕业后颁发的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,受国家与社会认可。以MPA专业为例,课程设置紧密围绕“服务乡村振兴”主题,融合案例教学、实地调研、实践项目等多种教学形式,培养出的毕业生在政府部门、农业企业、社会组织等领域均表现突出,广受业界好评。
以上就是《中国农业大学:2026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》介绍。在职研究生教育网,专业在职研究生招生报名平台。快速了解在职研究生招生政策、入学条件、考试资讯、招生简章等,欢迎在线预约咨询。